保健品及药物陷阱频骗老年人
摘要:近些年,有些骗子“瞄上”老年人追求健康、心软、贪便宜的心理,专门设计骗局,用热情体贴的方式骗取老年人的信任,推销所谓的保健品、药品,让老人们大量购买,从中获取利益。记者调查发现,多数老人曾掉入保健品及药物陷阱。专家建议,街头、小区内如有推销保健品
提高警惕防骗并不难 今年72岁的刘宁晋老人,家住在安居小区,老伴去世10多年了,就在去年,他被查出患有糖尿病。不久,老人就在街头拿到了一张宣传免费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单,便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病情、详细地址告知客服。第二天便接到电话,说是要支付800元的邮费,就可以收到治疗仪了。这时刘老先生感觉受骗了,便拒绝了对方的要求。但是骚扰电话不断,直到今年9月份,才得安宁。刘宁晋老人说:“我身边有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例子,没想到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,幸好钱没被骗走。我想提醒老年朋友们,有病要到医院去治疗,别相信广告,也别去免费体检,这大都是陷阱。” 兰州市工商局消保科的负责人介绍,其实从陷阱类型上看,无外乎就是以各种“免费”旗号所诱惑测血压、血糖等为由推销产品;听信各类媒体广告上的治愈谣言,购买了某种产品;打着免费讲座和旅游等旗号卖高价产品、听信所谓“养生大师”,购买其推荐的产品。这些就是骗术的核心。提高警惕就不会容易受骗。
律师:见招拆招防骗是防线 甘肃金城律师事务所叶宁律师说,不去占便宜,是防骗的法宝,多和子女商量是“利剑”。无论是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还是各个地方的法律法规,都对消费者权益做出了详细、明确的规定。然而,遭遇健康陷阱时,不管是走民事诉讼,还是刑事诉讼途径,所耗费精力和财力都很大,对身体不好的老人来说,维权难度就更大了。叶宁提醒,一旦意识到自己遭遇健康陷阱,首先要搜集证据。在消费时,注意索要票据、签订合同等,并注意保留。
说两句吧